(资料图片)
本报讯(闫峻铭 赵鑫报道)近年来,集安市积极探索“党建+”发展模式,抓制度、抓人才、抓文化、抓产业,不断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党建+制度”,高位统筹强引领。深入实施“红色堡垒”“红色引擎”工程,研究制定《集安市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发展规划》《集安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分类推进方案》等文件,健全完善“1+N”政策体系,持续推进中央和省、通化市委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深入开展“党政军警民联建共创”活动,在全省率先成立“党政军警民”服务站,选派9名派出所所长兼任边境乡镇(街道)党(工)委委员、37名警官任边境村党组织专职副书记,累计开展警民联建活动137次,辐射教育党员群众5600余人次,探索出一条加强军警地三方协调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基层组织联建共建路子。
“党建+人才”,筑巢引凤聚群贤。在全省县域率先形成体系健全、政策完备的人才工作“1+10”政策体系,目前,累计吸引返乡创业人员63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00余万元,表彰优秀农村返乡创业人才和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32人,培训各类乡土人才800余人次。不断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持续鼓励返乡创业人才、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进入村“两委”后备干部队伍,动态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去年以来,省市县三级选派驻村干部114名,招聘乡村振兴专干37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党建+文化”,红色新风沐农家。以全力打造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为契机,深挖高句丽、鸭绿江、红色教育、人参等地域传统文化底蕴。投资5800万元重点打造完成清河长岗、榆林治安红色教学点建设项目。榆林镇治安村获得“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投资1300余万元,开发“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红色民宿产业集群”“国门大集”等多个红色旅游项目,实现村集体收入265.4万元,发展乡村民宿、家庭旅馆294家,成立10个旅游公司,直接、间接带动从事旅游产业人员6000余人。
“党建+产业”,农旅融合促发展。围绕“旅游+”发展战略,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精心打造 “鸭绿江畔、二十八村”特色品牌。创新构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中央和省级扶持项目+区域优势互补”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投资1.47亿元,谋划产业项目70个,全力打造农旅融合的特色产业带。青石镇秋皮村按照“山上植树、林下种参、山涧养蛙、水上养鱼、空间养蜂”立体产业发展项目,推动特色农副产业发展,实现户均增收1.4万元。边境村充分发挥包保部门、驻村干部帮扶优势,累计争取各类扶持项目47个,帮扶资金2489万元,创造工作岗位784个,带动边民2400余人增收致富。麻线乡下活龙村第一书记在全省兴边富民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Copyright @ 2015-2022 99新科技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