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本报讯(李岩 记者袁昊)2021年,我市被确定为全国6个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之一,成为东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全市聚焦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锚定“做实做好通化林业改革试点样板”目标,积极探索林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全力推进改革试点落地见效。
强化顶层设计,高位推动落实。我市高度重视试点市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全市重点工作部署推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紧密协作、牵头部门履职尽责,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精准对接国家、省对试点工作部署要求,制定《通化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实施方案》,绘制了试点工作“路线图”和“施工图”,明确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实施路径,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改革合力。
健全推进机制,压紧压实责任。市林业局切实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集中人员、集中力量,成立国有林场改革、林下经济、国储林建设、林业碳汇、红松果林建设及综合信息6个工作专班,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重点任务实施挂图作战、一线推进。各工作专班按照目标任务明细化、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责任落实具体化的要求,均制定各专班工作方案、工作任务清单、阶段工作目标,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强力推进试点市各项工作。全市各地林业部门分别建立相应工作专班,形成工作“一盘棋”,上下联动、协同推动良好工作态势。
突出创新引领,培强核心动能。聚焦影响林业高质量发展深层次矛盾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林业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谋划具有撬动作用的关键性、创新性、突破性改革举措。围绕创新森林资源培育机制、森林资源管理机制、林权登记管理和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建设红松特色产业基地、高质量碳汇生态林基地、林业生态感知网络系统及构建“两山理论”价值转化新路径等方面,出台9个配套改革方案,破除影响森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体制等制约因素和政策瓶颈,切实解决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全面激发内生动力活力。全市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林业发展基础,因情施策、因地施策,分区试点、渐次推进,确保试点市工作取得成效。
搭建实践载体,加快成果转化。紧紧抓住建设东北东部林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大机遇,因地制宜、突出优势、集约发展,及时调整优化发展布局,推动国家战略储备林、长白山特色经济林、长白山特色养殖、长白山中药材、长白山森林康养和旅游、林业贸易数字化、东北东部林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等“七大示范基地”建设,以改革举措推动示范区建设目标实现,以示范区建设成果检验改革试点工作成效。制定下发《通化市林特山珍产业集群(产业链)推进工作方案》,确立“小品种、大产业”发展思路,按照“一产有规模,二产有档次,三产有活力”工作目标,构建布局合理、产业链条完整、附加值高的林业绿色产业体系,真正变“绿”为“宝”、点“绿”成“金”。创新“林长+林业产业链长”双推进机制,压实林长在保护森林资源与促进产业发展中的双重职责,达到“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作目标。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全市改革呈现多点突破、全面发力的良好态势,有效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积极推进人参产业园项目、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柳河绿化树种培育建设项目等林特产业项目建设,全市以红松果林、山核桃、大榛子等为主的果材林培育面积达到53.4万亩,以林下参、五味子、返魂草等为主的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41.77万亩。2022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实现172.9亿元,同比增长10.69%,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
现代林场建设初见成效。结合省林草局实施的现代林场建设试点工作,在通化县三棚林场开展了林下产业绿色发展先行试点,通过疏伐改建将红松用材林升级红松母树林,利用红松幼龄林进行冠下栽植蓝莓、中药材等多种经营,取得明显效果。目前,三棚林场资产达2506万元,年均经营收入550多万元,年人均增收3万元。凉水林场智慧林业建设取得新突破。现已完成红松果林病虫害防治及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建设,监控基本覆盖了重点森林区域,总占地面积169.25平方米。远程监控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极大提升了森林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opyright @ 2015-2022 99新科技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