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本报讯(张涛报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打赢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和保障,也是实现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柳河县三源浦镇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建强基层党组织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建立五种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产业带动型模式。鼓励村集体以领办、创办、参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联营等形式,兴办农业产业化基地、产业加工基地等,推动农业项目适度规模发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六盘村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主体,发动农民以劳动力、土地形式入社,并积极争取到火箭军等包保部门援建项目,先后建成阳光大棚13栋,发展绿化花卉、有机果蔬、山野菜种植产业,年可生产花卉30万株、大叶芹5000斤、晚豆角10000斤,年产值20余万元。全年为村民创造务工岗位80余个,带动村民增收10万余元,村集体增收10万元,村党支部“头雁效应”初步形成。建立资产发包型模式。通过清产核资摸清村集体资产现状,盘活闲置资产,把集体闲置的村部、厂房、仓库、学校等设施,通过公开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确保村集体经济资产保值增值。兰山村将闲置的原政府大院,改建成210千瓦装机容量的光伏电站,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不仅为防止脱贫人口返贫提供了保障,还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基础;东明村、三源浦村、鲜光村等村集体依靠出租闲置门市、场地、农机具等集体资产,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建立流转增值型模式。鼓励村集体将农户经营的承包地、集体土地和其他农用土地等零散土地调整成连片土地,通过流转或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经营,实现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双赢”。东明村、鲜光村为朝鲜族村,近年来由于大多青壮年村民外出务工,村内老龄化严重,土地无人耕种,只能低价转包给其他村村民耕种。村党支部经过反复讨论,决定由村党支部统一整合全村土地整体发包,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及征收分配,不但保障了农户的切身利益,也增加了村集体收益,两个村集体年收入均达到了10万元以上。建立资源开发型模式。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清理被侵占的集体资源和空间,利用村内资源、产业、区位优势,鼓励村集体以入股、租赁、转让、招商引资等方式,依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林地和“四荒”等自然资源,发展现代化农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尹家村以地入股的方式进行招商引资,建设混凝土搅拌站,年可为村集体分红6万元;马家村将闲置矿山发包给矿产企业,年可增收6万元。此外,三源浦镇还加强对“册外地”等集体资产的管理利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农村“册外地”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通过“册外地”有偿使用,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10万余元。建立服务创收型模式。建立农业生产经营联合体,对种粮大户、涉农企业等经济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农机服务,既提高了农业规模化服务水平,又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刘家村通过申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采购大型拖拉机、秸秆除尘打包机、液压翻转犁等大型农机,在全年各农耕阶段,为种粮大户、涉农企业提供秸秆打包回收、深翻土地、秋粮收储等有偿农机服务。全年可带动村内农机手务工增收8万余元,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
Copyright @ 2015-2022 99新科技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