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采访手记:驻村干部里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不少,但真正懂“三农”的不多。肖立慧驻村之前也不太懂,但他肯学习,融入农民很快,不光是生活上、感情上,更难得的是生产上。驻村干部的任务当然不是种地,但不懂农业生产肯定不行。肖立慧的实践,交出了一张好卷子。人物近镜头:肖立慧的形象很好记,一张四方大脸晒得黝黑,一双大眼炯炯有神,看似一个职业农民,仔细看又有几分军人气质。没错,他是个老兵,一个能在农民中间生根开花的老兵。通信兵出身的肖立慧转业以后没改行,仍然在做技术工作,做农村工作对他来说还是头一回。柳河县时家店乡胡家村是一个脱贫村,在脱贫攻坚期间,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肖立慧上任后,边和村干部研究工作边走访群众,还认真学习农业知识。他做出来的成绩,每一件都不是凭空来的,里头既有自己的思路,也有认真踏实的实践。团结群众,驻村干部要虚心学习肖立慧没种过地,但他不怕吃苦。农闲时分,他在线上向农业专家学农业技术。农忙季节,他和村民一起劳动,帮脱贫户、一般户、种粮大户干整修大棚、制作营养土、培育秧苗这些活儿。他不光是为了帮助村民,更是为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学到第一手生产经验,同时也能把自己学来的理论知识讲给村民听。有村民和他说:“我们种了一辈子地,还真没考虑过肖书记你讲的这些数据和道理,你说的确实有依据,是这么回事儿。”到了种地的时候,他自己带上干粮和水,早晨5点半出门,晚上6点半回驻地。一天下来,浑身上下全是泥,没干过农活儿的他身上又酸又痛,一个春天,他自己就种了将近200亩旱田。如今,已经晒得黝黑的肖立慧成了半拉农业专家,说起水稻、玉米种植来头头是道儿,各种数据如数家珍。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个种地的老把式,凭着这些,在地里头摔打了几十年的庄稼人才佩服他。抓好党建,驻村干部要冲锋在前农村不同于城市,党建工作有自己的特点。针对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散漫思想,肖立慧和大伙儿摆事实、讲道理,也算算小账。有人问,搞活动是不是安排大伙儿吃点啥?肖立慧问他:“你一年交多少党费呀?你交的党费够不够吃顿饭的?党员不能光强调权利不尽义务对不?”一笔小账算下来,说得大伙儿都笑了起来。在他的主持下,“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制度都得到了落实,各种学习活动搞了起来,党员的党性修养得到了提高,支部的氛围也变了。党员们说:“肖书记,你上党课讲得很实际,对我们的触动是最大的。”农民普遍有种攀比心理,凡事都要找个人比较一下,肖立慧这个第一书记肯定是比较对象之一。去年6月,柳河连降大雨,河道沟渠都积满了水。一天,肖立慧巡逻时发现河道溃堤,旁边就是田地,他马上会同村干部一起号召村民抗洪抢险。那天雨大水急,决口的地方水深两米多。为了堵住决口,他和村支书王艳波、村监委主任孟范波被大水冲出去20多米,身上多处受伤,他爬上岸继续战斗,硬是把决口堵住了。事后有人问他咋这么拼命,他说:“别人不说了,缴中学家一共就3亩水田,决口堵不住就得绝收,损失太大了。”干部带头冲锋陷阵,党员就有了榜样,群众就有了主心骨。2022年底,胡家村党支部在全乡第一个被评为村级“四星级”先进党支部。对这个成绩,肖立慧挺有成就感。强村富民,驻村干部要多动脑筋胡家村在册耕地面积9000余亩,其中水田2500亩、旱田6500亩。如今国家政策收紧,基本农田不允许种植经济作物,想增收就得另想办法。肖立慧配合村班子向上级组织部门积极申请,协调资金50万元,购买了10台大型农用机械,成立了柳河圣坤农机专业合作社,年创收5万余元,开辟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一条新路。接着,他配合村班子整合重组时家店跃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33户村民抱团取暖,共同致富。除了配合村班子发展生产,肖立慧还出资2000元为村里申请注册“穗稻穗缘”商标品牌,推动胡家村的农产品走向品牌化。为了翻过靠天吃饭的老黄历,肖立慧募集社会资金6.5万元为村里购置了一架大型民用无人机,用来施肥打药,效率又高效果又好。这架无人机投入使用,既方便了农业生产,每年还有望为村集体带来收入约7万元。打这开始,胡家村向现代化农业又迈出了一大步。作为吉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由吉林省乡村振兴局主管)的理事,肖立慧引荐胡家村村民委员会以会员单位身份入会,经与理事单位吉林省好喜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协调,该公司向胡家村无偿捐赠了价值近20万元的水旱田叶面肥。肖立慧又联系北京明德立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低于市场价一倍的价格为胡家村定向提供农作物防虫病害农药。胡家村那架无人机喷洒的第一批肥料和农药,就来自这里。面对市场,个体农民没有话语权。为了帮助村民增收,肖立慧从中牵线搭桥,胡家村与吉林省洋源米业有限公司、柳河国信社稷尚品农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对接对援帮扶关系。洋源米业承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优惠收购胡家村的玉米、水稻,先后共计收购粮食200余万斤。在考察了胡家村的土地、气候、水源后,洋源米业与胡家村签订了精准种植、定向收购优质水稻的合作协议。柳河国信社稷尚品农业有限公司则同多家农资企业共同开启“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胡家村发展基地订单式农业。企业提供保底价格,市场价低于保底价就按保底价收购,市场价高于保底价就按市场价来收。这样一来,村民心里就有了底。农民大都有种不喜欢别人从自己身上挣钱的心理,肖立慧熟知这一点,每次销售,他都让卖家全程跟踪,与买家当面交易。乡村振兴,驻村干部要因地制宜和许多有经验的驻村干部一样,肖立慧反复强调“因地制宜”这四个字。各村的情况不同,包保单位的行业优势也不一样,得充分发挥长处才好。胡家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由吉林省广播电视局派出。肖立慧发挥行业优势,提出要搞文化帮扶,协调省广播电视局出资8万元,借助省广播电视局的技术力量,在胡家村建起了一套农村应急广播系统(智慧大喇叭),该系统技术成熟、性能完善,还能对接调频广播、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平台。胡家村最大的屯──胡家屯那10年没响的大喇叭又重新响了起来。这一回,可不是单纯发个通知了,大喇叭里传来的是党的政策和先进的文化。驻村两年,肖立慧脑子里头有不少想法,他觉得农村未来的方向之一应该是政府、企业、农民相结合,政府负责牵线,让企业和农民合作,互惠互利,最终实现村企联建。至于具体发展什么项目,那就要因地制宜,因村而定,切不可盲目追求规模化、模式化,产品最终要符合市场的需求。譬如发展庭院经济,不光人要勤奋,还得认真琢磨合适的小项目,根本问题还是要找到销路,拿胡家村这种距离城市较远的村子来说,一要有相当的人家参与进来,二要有人收购产品,不然也很难发展起来。总而言之,是要让集体和个人都增加收入。记者宋晓林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