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花甲,总爱忆旧。岁月的长河在流淌,童年往事就像这河流中的浪花,不时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跃。
童年时代的生活丰富多彩,不必说洗澡、抓鱼,也不必说打瓦、滑冰,单是抓蝈蝈,就有着极大的乐趣。
蝈蝈是一种昆虫,在我国分布很广,分为南蝈蝈和北蝈蝈。它的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呈绿色或红褐色,有六条腿,前面的四条腿短,后面的两条腿长,善于跳跃。蝈蝈头上有两根细长的触角,翅膀根部有发声器,天气越热,扇动翅膀速度越快,叫得越响亮。只有雄蝈蝈能发声,雌蝈蝈是哑巴。雌蝈蝈尾端有军刀状的产卵器,那时我们都叫它“大铡刀”。
【资料图】
我八九岁时,老家在榆树县黑林公社大岭屯住。每到夏天,在金色的麦田里,在茂盛的黄豆和玉米地里,在蒿草丛生的荒野里,到处都可以听到蝈蝈清脆悦耳的叫声。夏天的中午,骄阳似火,我和小伙伴也不午睡,顶着炎炎烈日去捉蝈蝈。我从远处听到蝈蝈的叫声,轻手轻脚地走到它附近,生怕惊动了它,它却停止了歌唱。蝈蝈感觉非常敏锐,有轻微的响动它就会停止鸣叫,在烈日下,我一动不动耐心地等待,有时等了好半天,它也不叫,只好失望地离开。可是我一离开,它就叫了起来。蝈蝈有个习性,一只蝈蝈叫,其它蝈蝈也一齐叫,于是我就和小伙伴练习蝈蝈的鸣叫声,咂嘴模仿蝈蝈发出的短音,闭嘴发出唇音模仿蝈蝈悠长的鸣叫声。经过练习,模仿得非常逼真,蝈蝈不发声的时候模仿蝈蝈的鸣叫声,蝈蝈就会随着叫起来,就容易发现目标,抓住猎物。这真是“躬身猫步屏吸气,瞠目鹰神仿叫声 ”。
蝈蝈的后腿长而大,健壮有力,可将身体弹起,向远处跳跃,既快又远。有一次,我看见一只蝈蝈伏在豆叶上扇动翅膀,叫得正欢,我蹑手蹑脚地走到跟前,双手上下一合,心想,这下可捉住了,可是分开手指一看,手里只有一片豆叶,蝈蝈却跑掉了。
大多数蝈蝈是草绿色,但我的家乡有一种红褐色的蝈蝈,脸是红色的,肚子是粉红色的,体型比绿蝈蝈大,翅膀要长,鸣声强劲有力、响亮宽厚,可以说是蝈蝈中的珍品,我们叫它火蝈蝈或铁蝈蝈。
有一次我循着叫声,发现一只大火蝈蝈,正伏在一棵黄蒿上扇动翅膀,欢快地鸣叫,我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两手左右一合,将它抓住了,可是它却一口咬住了我手掌上的肉,钻心地疼,我赶紧放手,它后腿用力一蹬,就跳进草丛,不见了踪影。
抓到蝈蝈不能用手拿着,要捏住它的头部,把它的后腿弯回去,以免把腿弄断。有一次,我捉到了一只火蝈蝈,它拼命挣扎,结果把后腿弄断了一只。抓到蝈蝈要用豆叶包上,再用细草缠上。我们那时经常穿短裤、背心,有时候蝈蝈没地方放,就把它放在帽子里戴上。
把蝈蝈带回家,需要把它装在蝈蝈笼里。蝈蝈笼有竹子的,有草编的,而我们都是用秫秸瓤扎的。选取几节粗细适中的秫秸,小伙伴坐在树荫下扎蝈蝈笼,先把秫秸扒了皮,再把秫秸瓤截成长的、短的几段,再把秫秸皮分成若干根细篾,然后扎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的蝈蝈笼,细篾之间宽度要小于0.5厘米,在笼子中间位置要用一根长篾做门,要稍宽一些。我把五六只笼子挂在屋檐下,蝈蝈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轻脆悦耳。
蝈蝈食物很杂,它们吃青草、豆叶、菜叶,最爱吃的食物还是西葫芦花和窝瓜花。早晨起来我都会到园子里摘两朵花,撕成片,放到蝈蝈笼里。看它们吃食物的样子,感到很开心。
虫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蝈蝈一度是皇帝的宠物,乾隆皇帝还写过关于蝈蝈的诗。
蝈蝈是昆虫中的音乐家,鸣声各异,有的高亢宏亮,有的低沉婉转,或如暴风骤雨,或如潺潺流水,声音或清或哑,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节。我常常在蝈蝈的叫声中进入梦乡。
蝈蝈是我童年时最喜欢的一种昆虫,它带给了我许多乐趣,至今难以忘怀。
Copyright @ 2015-2022 99新科技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