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针对**高三**语文训练的方法论# 现代文阅读(1-5题)高三- 材料一,通读过每段后建议手写每段总结,由于该材料文体的特性,每段不会很长,但会有看似矛盾的语句,所以出题人一般会将选择题的迷惑性选项设置在这个位置,如果考生不能理解该段大意,仅仅通过划所谓“关键句”的方式进行判断,则会大大增加跳坑的风险。 - 所以材料一的第一步一定是每段手写总结,并尝试找出主旨与矛盾点,这样可以基本解决前两道选择题。而第三道选择一般会涉及到材料一的整体结构、段落之间的关系、深层主旨等,所以第二步一般是根据自己的总结去尝试理解整个材料一。 - 所谓高三议论文(也就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论,就是反推自己作文写作的大纲,个人建议这样的练习可以常做,以高考真题为第一选择,能够高效且同步地提升你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高三生以20-30篇为佳(新高考全国一近三年真题,全国甲乙卷、浙江卷、北京卷近三年真题,其次是八省联考或四省联考题)- 材料二一般是较长文段的非故事类文字,偏向科普与现实存在,故考察要求略低,建议考生可以根据客观现实进行比对,在阅读该材料时手动标出论述中心、该中心与材料一的关系(异同)、该事物的历史与价值、在现实背景下它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基本上后两道题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关于最后一道简述的最后一个采分点,如果阅读能力不足够强悍且思维不够发散的话很难想到,如果实在要挑战的话可以自己尝试在近三年的高考真题中尝试找寻它的文章内容与考察偏好,这里不做具体建议。因为该类文章高考作为区分度的考察点的难度过大,如果讲的太多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得不偿失。# 现代文阅读(6-9)高三- 针对西方小说,由于高考真题中出现的不多,所以建议考生可以自行搜集类似于莫泊桑《小步舞》等较为注明的短篇小说进行阅读,阅读分两次,第一次略读,在略读时尝试手写出时代背景、事件环境、人物形象与细节、故事发生的经过。(通俗的来讲,第一遍大概知道在什么时候在哪里有什么样的人,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 而第二遍精读时则将关注点着重放在故事本身,尝试寻找出不同人称视角、不同角色对于故事的推动,并推导出主旨。(通俗来讲是将略读的所有信息印入潜意识,将自己带入环境去体验) - 有个需要注意的点是,西方小说中环境本身的细节描写不是那么的重要,因为西方作家写实的特性,在大致了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之后基本就不需要细看环境,这部分精力是可以稍微节省的。高三- 以高考真题为主要的参考方向,找到属于东方小说的文章,在读文章之前先手抄所有的问题(包括选择题),带着问题去阅读,依旧是分两次去读,略读和精读 - 第一遍略读时要求和西方小说类似,但要求在关注环境时额外划出所有作者提出的环境中出现的元素和环境本身。 - 第二遍精读时尝试用思维逻辑串联这个故事,尝试为这个可能不存在结局的故事去续写,尝试将自己带入故事中,找一找平凡人和主角的区别到底体现在哪里(浅层是表现行为,深层其实是认知,而这个其实也就是平常分数的考生和高分考生的区别所在)# 古诗文阅读(10-16)高三- 关于文言文,找到15-20篇真题中出现的各类文言文,手抄翻译,然后遮挡翻译,根据原文来进行逐句翻译,前五篇不要求完全正确,但一定要大意类似,不正确的地方也应用横线划出,第7-8篇时应做到没有迟疑能够翻译文章大意,到最后应越发熟练。这个训练找一个同学互相要求互相监督是更好的。- 关于古诗文,首先全面记忆课本上出现的所有著名诗人和代表诗歌,以及他们常见的意向,然后把这些东西变成潜意识,而不是这些诗人的标签,在遇到不熟悉的诗人时尝试去寻找你所熟悉的意向,结合材料提示与课本积累进行作答。其次如果是熟悉的诗人则更要留意,一定不要照搬套作课本概念,认真重读全诗,尝试找出自己未曾学习过的“诗歌风格”(举例,战争诗你需要知道边塞风光、战士思想、战争残酷、渴望和平,但你不能看到战争诗就一股脑全写上去,一定是根据诗歌和提示,结合背景与诗人语言,由已知去推导未知)# 默写(17)默写其实是唯一一个你能够明显看到,直接通过努力就能拿到的分数,而它的本质其实是纯粹的课本内容的积累与理解(虽然现在的默写理解的部分较少,但预计后期这道题的问法将会加大难度)# 语言文字应用(18-22)高三- 这类题其实没有太多的需要思考的,这是语文学科当中需要通过“刷真题”进行积累的题型,笔者的建议是找到全国甲乙或之前的一二三卷,差不多9-12套真题以及质量相对较好的模拟题,进行作答,将这些东西尽量变成烙印在自己骨子里的习惯,并制作这类题的错题本,因为这个是真的需要积累的。# 写作(23)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版块,时间充足的前提下我建议先学马哲六章(即我B站的视频)如果没有大段的时间可以每天抽出来20分钟左右跟一个思维训练的视频,每周坚持3-4篇大纲乃至于成文。
另外这块会单独出视频
Copyright @ 2015-2022 99新科技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